痛風的中醫治療

漢坤中醫診所院長 陳偉坤醫師

痛風是什麼?

痛風是尿酸代謝異常所致的疾病,臨床特點是高尿酸血症、痛風急慢性關節炎、痛風石沉積及關節變形等症狀,常會波及腎臟引起腎炎及尿酸腎結石。尿酸是普林在體內代謝的最終產物,因此攝食高量普林食材,血中尿酸值便會升高。

為什麼冬天容易痛風發作?

冬天因為生理上對熱量需求較高,食慾亢進,國人傳統上也有冬令進補的習慣,大魚大肉的飲食,不知不覺之中攝取了高量的普林,高普林的食物如蛤蜊甘貝等海鮮、牛羊等紅肉類、菇類等食材常會出現在火鍋菜單中,加上大骨熬煮的湯底(普林存在各類食材中,且溶於水,熬煮後的高湯便含高量普林),一餐火鍋已攝取超量的普林,其他如羊肉爐、海鮮鍋等湯湯水水的料理,加上助興的酒類,更使血中尿酸值遽增而導致痛風發作。
冬天天冷,人體對水份需求降低,若未適度補充水份,常使血中尿酸濃度升高而誘發痛風發作。

冬天天氣濕冷較多,偶而天晴放暖,便可能大量運動,大量排汗,造成血中尿酸濃度增高,而在運動後誘發痛風發作。

臨床的案例

現代人高熱量、高蛋白質的飲食習慣,使得痛風人數急增,而初次發病的年齡也逐漸降低,臨床上曾見二十歲的年輕患者,因急性痛風發作紅腫熱痛就診。

痛風的臨床症狀

痛風第一次急性發作大部份在第一足趾關節產生劇烈紅腫熱痛情形,讓患者有刻骨銘心的記憶。在兩次急性發作之間為緩解期,此時並無明顯症狀,緩解期的長短不一,但尿酸偏高日久,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形成痛風石或關節變形,形成慢性痛風關節炎,也可能造成腎炎或腎結石的病變。

痛風中醫的看法

痛風屬中醫風痺、歷節、痛風的範圍,痛風是傳統中醫的名詞,中醫以發作突然游走不定屬於「風邪」,證狀表現以疼痛劇烈形容為「痛」,合為痛風一詞以形容其發病突然而痛劇。中醫以為風寒濕三氣雜合為痺,痛風存在風寒濕三種邪氣的因素,酒類及高蛋白的食物屬中醫高梁厚味之類,食物屬性偏於濕熱,中醫內經有言「高梁之變,足生大疔」,便是酒肉飲食過度容易造成關節腫痛的病變,痛風亦因飲食過度肥膩厚味的內在因素。痛風患者存在本身先天尿酸代謝異常,中醫認為先天稟賦不足,脾腎功能失調,再受風寒濕邪或痰濁瘀血閉阻經脈,屬本虛標實之證。
痛風的中醫治療方向

中醫治療本著「急則治其標,緩則治其本」的基本原則,在急性發作期以止痛為主,治療方式如患處針灸放血,服驅風止痛之藥,若止痛效果不佳,可兼服消炎藥物;痛風緩解期,以調理體質,控制尿酸為主,視患者體質施以袪風濕、除寒熱、消瘀活血等方式,達到調治的目的。痛風患者本身飲食控制非常重要,以免造成關節或腎臟等不可逆的病變。

痛風中醫辨證論治

1. 風濕熱痺:痛風急性發作期,關節紅腫熱痛甚,多在夜間發作,兼有發熱,口渴,煩悶不安,小便黃,便秘,舌苔黃,脈浮滑數,治療以白虎桂枝湯或蒼朮白虎湯以清熱止痛。

2. 風寒濕痺:關節腫痛,屈伸不利,或已見痛風石,關節游走疼痛屬風邪較甚;關節冷痛劇烈,痛處固定屬寒邪甚;關節活動沉重腫脹,肌膚感覺異常屬濕邪較甚,以薏苡仁湯加減治療,依症狀加強袪風、散寒、利濕的藥物。

3. 痰瘀痺阻:慢性痛風關節炎,關節疼痛反復發作,時輕時重,關節腫脹變形,屈伸不利,可用上中下通用痛風丸加減治療。

痛風的飲食調理

1. 痛風患者在冬天可多吃蘿蔔,煮湯或炒絲皆可

2. 蓮子薏仁粥:蓮子、薏仁相等,加入適量清先煮約二十分鐘,再加入二倍的白米熬煮成粥後食用,可作為平日調理主食。

痛風的日常生活保健

痛風患者須避免長期高普林食物的攝取,一般人較易忽略火鍋湯底、高湯、肉湯等湯汁都含高量的普林。

避免飲酒,尤其是啤酒,因為酒精代謝會抑制體內尿酸的排除,痛風患者應戒除。

有運動習慣者,應冬天應改在室內持續運動,不要看天氣運動。
冬天一般飲水較少,但患者仍應維持正常飲水,以免尿酸在體內濃度過高,誘發痛風發作。


漢坤中醫診所
www.hkcmc.com.tw


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458巷41弄40
電話:(02)2533-5766
傳真:(02)2533-7336
E-mail:
hkcmc1@gmail.com

本網站由 中國醫學網 建置維護